close

 

「平埔」一稱最早出現在約1724年

「平埔」一稱最早出現在約1724年,首任清朝巡臺御史黃叔璥寫的《臺海使槎錄》中。當時文獻多以地緣名稱區別不同的「社」,而「族」的概念則是在1898年由人類學家伊能嘉矩提出。​
這是 #葉春榮 老師十餘年前策展 #平埔族 展示的背景。展示內容採用 #李壬癸 老師提出的七族十四支,並加上文化遺存幾近消失的猴猴和龜崙,共九族十四支的族群脈絡。​
近幾年,「族群」的概念正在被重新定義,館內的平埔展櫃也即將更新,換到更大的展櫃,以「#新興族群」和族群認同為題,展出較少人討論的族群與物質文化。​
感謝今年最後一檔即將更新的展櫃,期待以新的面貌與大家相會。​
 
道卡斯賣契​
🔹內容:乾隆十二年倈閣社總頭目八系米那貓园干等立杜賣盡根斷契字​
🔹來源地:苗栗縣通霄鎮​
🔹入藏年:1999​
 
「平埔」一稱最早出現在約1724年「平埔」一稱最早出現在約1724年
 
「平埔」一稱最早出現在約1724年
 
「平埔」一稱最早出現在約1724年
 
這張圖是1648年(如下圖二),由德國人Caspar Schmalkalden 所註著手札調查報告中,其中之一的手繪插圖(因為當時沒有相機),Caspar Schmalkalden 在1642年跟東印度公司簽五年兵役約,退役後於1648年6月中又被聘用,前來台灣擔任測量員,在台期間對赤崁、蕭壟、蔴荳、目加溜灣、新港、馬卡道(含大傑顛、鳳山八社)等社(含所轄的次社、聚落),均有諸多記載;該員於1652年返回德國,除了離職前給東印度公司的資料外,部份記錄資料及物品他也帶回家鄉,直到1983年才被整理出來出版,日後统一保存在阿姆斯特丹;在1998年時原文資料及照片,由葉春榮博士自荷蘭購回,並與中研院德國籍研究員Dr. Susanne Brandtstadter合譯成中英對照版,所以釋疑補正如下:
#該圖所註記的是德文,而且是古德文,不是羅馬拼音的平埔語,也非新港文書,我有影印的原始記錄,真的看不懂,無法用翻譯軟體直譯,僅有幾個單字勉強可譯出。
#圖中短文註記中文譯為:我們經年累月的奔(賽)跑,順著手中(腕)Blineker(閃亮金屬片或金屬手鐲)發出的節奏的聲響。我們以獵捕為生,能打獵的人都會去打獵,如果無法達成(失手),就讓獵狗去追捕。
在荷蘭時期,不只東印度公司所轄的官員或傳教士會留下記錄,還有英格蘭人、沙俄(羅剎)人、義大利人、西班牙人……等記錄,其中所記述的文化、信仰、風俗、建築、漁獵、婚嫁……之豐富,遠超過各位所能想像;沒看過的,沒聽過的,並非代表不存在,也不是全然消失,弄清楚、整理好,要正名才有力道;復興平埔族文化絕對認同支持,但可否別用錯訊息詒誤眾生。
 
「平埔」一稱最早出現在約1724年
 
「平埔」一稱最早出現在約1724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