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府城
1905年,台南城城池,小南門城門,保有兩百多年台灣府城的原貌。
台南俗稱「府城」,來自明鄭滅亡後,東寧被改為台灣府屬於福建省,相當於漳州府、泉州府等等,從此展開了大清兩百多年的時代。所以「府城」此一根深蒂固的稱呼實際上是中國地名的概念。
最早康熙年代,府城沒有城牆,到了雍正年間,初建木柵城。到了乾隆年間,受到林爽文事件的影響,府城暴露防衛不足的弱點,因此改為土城,相當部分由地方士紳捐輸蓋城,因此台灣府城的城池建築代表了地方人士付出的心血,有著很深的感情。府城共有城門十四座。城牆最大周長2700丈(8.64km),為福建省第三大城,小於泉州府城及福州府城。
在兩百多年間中,府城是台灣的政治、經濟和信仰和教育中心。在漫長的歷史中也產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例如府城三大奇案:《林投姐》、《陳守娘顯靈》、《呂祖廟燒金》等,他們被改編成戲曲和小說,深入基層民眾人心,成為豐富的台灣民間文化。
(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晚清台灣》)
 
可能是 3 個人、大家站著、紀念碑和戶外的圖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