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與屈原無關的噶瑪蘭族競渡】
從古早民俗記錄、報章報導來看,都有記載紀念屈原的習俗。不管史實上的屈原是不是真的存在過,紀念屈原的習俗是漢文化傳入臺灣的現象,無需否認。但除了屈原以外,我們也可以多了解以目前已知線索推斷很可能源自原住民習俗的二龍河競渡。
兩百年以前噶瑪蘭淇武蘭、洲仔尾(宜蘭礁溪)一帶的原住民為了驅鬼避邪、平息二龍河裡的鬼魂,於是演變為在二龍河划船競渡祭拜神祇祈福的習俗。
二龍河競渡不但船隻風格,競渡方式不同於漢文化的龍舟,祭祀的對象是「老大公」「老大媽」,原本也不在端午舉辦,在漢人移民開墾後,才逐漸轉變為與端午節慶結合。
二龍河競渡的特色為沒有裁判,輸贏完全由選手和觀眾自由判定,龍船的造型也很特別(左圖,出自民俗臺灣)。
這個活動延續到日本時代,報紙記載了「每日觀眾千餘」、「兩庄戶口,各備牲物,在港頭致發,入夜請客演戲八台,極是鬧熱」的盛況(右圖:臺灣日日新報),一直到今日,二龍河扒龍船依然是當地每年的重要盛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