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戲院最密集的地方

大稻埕是自日本時代一直到戰後,臺灣戲院最密集的地方嗎?除了大家所熟悉的淡水戲館、永樂座,全盛時期的大稻埕聚集了十多間大大小小的劇院,傳統戲劇與新劇日日夜夜在大稻埕接連上演不同的戲碼。⭐️
直到現在大稻埕戲苑、思劇場、納豆劇場的戲還在持續上演,「戲窟」的能量自日治時期綿延至今,並正在寫下這個時代「戲窟」的歷史。本場演座邀請到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教授徐亞湘老師,帶領我們一同優游於大稻埕歷史中的劇場空間,讓我們在既有的歷史文化基礎上,重新觀看「戲窟」大稻埕的歷史。
 
 
 
1931年5月20日,臨海道路(蘇花公路)通車
大家熟知的「蘇花公路」,最初可以追溯自清國時期的理蕃道路。到了日本時代,歷經多次變革、修築與拓寬,終於在1931年5月20日全線通車,長約120公里,名為「臨海道路」。
 
日治時期大溪殺豬公祭
 
未提供相片說明。
 
日治時期基隆醫院
 
未提供相片說明。
 
1916年5月20日,臺南廳移轉至新築廳舍。
日治前期的臺南廳沿用清國時期的巡道署(位於今永福國小)作為臺南廳舍,直到1910年才開始計畫新建廳舍,由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並於1915年完工。
1916年5月20日,臺南廳辦公室遷入新廳舍,建築即為今臺灣文學館前身。這個時期廳舍建築和今日文學館樣貌相較縮短了一截,直到1918年至1920年期間才增建兩翼。之後隨著行政區改制升格成為臺南州廳,二戰期間遭受盟軍空襲嚴重毀損。
戰後經過簡單修復曾作為臺南市政府,直到1997年市府遷至安平區,原臺南州廳再經過整修,成為現今的臺灣文學館。
圖為大正年間臺南中學校(今臺南二中前身)學生排列留影,後方可見尚未增建兩翼的臺南廳舍牆面,預留了未來擴建的空間。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1960年代臺北馬偕紀念醫院
 
可能是 7 個人和文字的圖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