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巴賽族北投社】「潘姓」族人祭拜的「番仔王爺」與「平埔社」土地公 

 

 
 
 
保德宮「番仔王爺」(中排由上而下之第二尊)及「平埔社」土地公(第三尊),已獲登錄為北市文化景觀。
【巴賽族北投社】「潘姓」族人祭拜的「番仔王爺」與「平埔社」土地公
 
保德宮盼十信賣地留文化財
〔記者陳璟民/台北報導 / the Liberty Times.〕2008/06/10
台北市北投區保德宮「番仔王爺」與「平埔社」土地公,經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認定是台北盆地巴賽族北投社族人生活與信仰的重要文物,見證漢、原互動融合史,同意登錄為文化景觀,宮方視為好消息,希望與十信高中董事會之間的拆廟還地爭議,能因此出現價購土地、就地保存文物的契機,十信則持保留態度。
本報去年七月獨家報導北投番仔厝的保德宮內,有巴賽族北投社人傳承奉祀百餘年、本為漢人崇信的池府王爺及土地公等神尊,前者獲稱「番仔王爺」,後者為青斗石雕刻且底座後側有「平埔社」字樣,都相當罕見。
宮方爭取登錄為文化景觀,歷經約一年的審議,今年五月終於如願以償,文資委員會基於漢番廟在台灣歷史上甚為少見,保德宮為北市少數平埔遺跡之一,雖非原址,迭有搬遷,卻未偏離平埔族人生活範圍等見解,將巴賽族北投社(含保德宮、兩大神尊、番仔厝、番仔溝等)登錄為文化景觀。
 
 
 
不過,保德宮總幹事陳朝枝表示,該宮現址是早年蔡姓地主同意使用,土地產權移轉十信後,十信循司法途徑,訴求拆屋還地獲勝訴,宮方擔心十信會不顧平埔族人歷史、文化與信仰的重要性,採強烈、突襲的方式造成破壞。
陳朝枝籲請十信尊重「神物不毀」的傳統信仰風俗,只要十信開個合乎情理的價錢,該宮願意價購土地,若十信肯協助另行覓地改建,宮方也同意協商處理。
十信律師:恐已失時機
對此,代表十信的律師楊一帆回應,「我個人認為,協議價購土地的時間點已過」,因為十信起初曾同意讓售土地,當時是宮方不願意,十信才提出侵占告訴且勝訴定讞,對於宮方現在的想法,他會轉達給十信,再作討論。
據了解,文資審議會議上,楊一帆曾強調,保德宮建廟不過幾十年,並非古蹟,也非原址,應可遷廟重建文化景觀,惟文化局長李永萍不甚認同,曾警告十信不可妄動。
 
 
 
 
 
 
 
真奇「廟」 番仔厝拜「王爺」
見證漢原文化融合
〔記者陳璟民/台北報導〕2007/07/24
池府王爺、土地公本是漢人信仰的神祇,平埔族群原住民凱巴賽族北投社人,卻也傳承供奉百餘年,主角即台北市北投區保德宮「番仔王爺」與「平埔社」土地公,蘊藏「見證漢、原生活文化融合」等特殊意義,可能獲市府登錄為「文化景觀」加以保存,鄉親表達歡迎與欣慰之意。
文化局擬登錄保存
北投耆老相傳,保德宮主神池府王爺的神尊,是一百五十多年前漂流到貴子坑溪的巴賽族部落內,經族人請回專屬奉祀,獲稱「番仔王爺」。巴賽族後裔、五十三歲市民潘坪城表示,五名潘姓信徒一九四四年集資在番仔厝(十信高中對面)為王爺建宮,仍不允許巴賽族以外的人參拜,情況到一九七一年成立管理委員會才改觀,每年農曆六月十八日(今年為國曆七月三十一日)王爺聖誕,還舉辦法會、演布袋戲等廟會活動。
四十三歲信徒江瑞忠說,王爺神恩廣澤,鄉親若有感冒、腸胃痛等疾病,上香祈禱而獲允醫治的話,在沉香雕刻的神尊底座,鑿取木灰泡水服用即可痊癒,他小時候也曾受惠;由於經年累月祈求者眾,神尊下方被挖出拳頭大的洞,宮方為避免神尊受創,幾年前用泥土填補後,婉拒再受理鑿灰治病。
保德宮另一寶物為青斗石雕刻的「平埔社」土地公。
潘坪城指出,一百多年前,他的太祖在世的時代,所墾殖的田裡就有這尊神像,底座後側「平埔社」字樣的由來已無可考查。平埔社土地公也曾自有廟宇「福神宮」,一九八四年遭水患沖毀,保德宮異地修建時納入合祀,並保留福神宮廟額,農曆八月十二日土地公聖誕那天也會辦祝壽廟會。
潘坪城說,土地公長年穿神明衣,沒人敢亂動,信徒都不曉得神尊上有「平埔社」刻字,直到十三年前組團去北港朝天宮進香,迎請土地公同行,江瑞忠捧神尊過天公爐卻不慎掉落爐內,設法取出整理才驚奇發現。
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進香之旅後一個多月,土地公的右手持如意、左手持手杖、胸口與膝蓋等處,自然浮現金紅色斑紋,至今猶在。記者為了圓滿採訪,希望能拍攝神尊的「平埔社」字樣,經潘坪城偕同祈禱及代為擲筊請示,擲一次就應允「聖杯」(一正、一反),感受心誠則靈的好運氣。
【新聞稿資料來源】
 

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43265

 

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2182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her 的頭像
    Aher

    tkled99@gmail.com的部落格

    A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