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後山採金500年。
台灣後山的黃金河不知迷醉了多少冒險家,從15世紀起,歴經明國、日本、西班牙、荷蘭、鄭明、清國,日本(第二度),直到1980年代的民國。500年來,上述冒險家在後山的努力,所獲黃金甚少而夢想一縷不絕。
明朝中葉,中國有人聽說「琉球」有砂金,大隊人馬航來尋覓,無功而返。繼而日本人常以鹽、布換到後山砂金,西班牙人為了砂金幾度遺屍崇德台地,荷蘭人接棒而來,六度派出武裝人員,也只找到少量黃金。
鄭成功奪台後遣人到後山尋金,土人驚問「鄭家要亡了嗎?日本人來,被西班牙人趕走,西班牙人來,被荷蘭人趕走,現在鄭家又來?」
按資料,荷蘭人1645年在基隆找到對後山砂金熟門熟路的日本人,這人帶荷蘭人來到崇德,才知傳聞幾百年的黃金河就是立霧溪!那時崇德到太魯閣淺山至少有三種人活動,一種在山澗裡潛水找大片黃金,一種在海灘淘金,另外一種遊蕩山林,見人就奪人頭。
有清一代,後山砂金傳聞不斷,海灘淘金客來來去去,多散見筆記。
日本據台,曾老老實實估算美崙山、新城沖積平原、崇德台地,每立方沙土裡的含金量,若只看數據,確實很令人興奮。到了民國,崇德台地一度被劃入榮工處金礦用地。民國70年左右常有數以百人在颱風後在新城海灘淘金,熱鬧情形筆者親見。
照片是1920年代在崇德海灘的日本淘金客,右邊一人像原住民,後方是海。他們前方就是淘金用的木槽。(來源:中研院)
![可能是 3 個人、大家站著和戶外的圖像](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scontent.ftpe8-1.fna.fbcdn.net/v/t39.30808-6/p180x540/242428311_10208922152848812_3112046778941612987_n.jpg?_nc_cat=108&ccb=1-5&_nc_sid=825194&_nc_ohc=KNYRIcbJfS0AX8Frdb2&_nc_ht=scontent.ftpe8-1.fna&oh=203987a371d220269cfa862d7cf95854&oe=614F95BD)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