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穩懋團隊.
 

台灣在第三代半導體落後中國!穩懋陳進財:看到兩岸競賽隱憂,長晶技術是戰略物資

台灣在第一與第二代半導體有國際級佈局實力,第三代半導體該如何部署?面對中國收買台灣研發團隊,以國家之力投資發展,沒有廣大出海口的台灣業者何去何從?
 
王郁倫

中國宣示投資10兆人民幣全力發展第3類半導體產業,三五族半導體晶圓代工大廠穩懋半導體董事長陳進財指出,台灣在第3類半導體長晶跟基板發展落後中國,這屬於國家戰略物資,台灣必須掌握自有技術,也不能獨靠台達電一家模組廠;漢磊科技前總經理莊淵棋則坦言台灣欠缺出海口,必須掌握模組到系統端技術,否則無法打天下。

陳進財受邀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參加《數字台灣》節目指出,今年台灣半導體產業飽受疫情考驗,「萬萬沒想到!過去都認為科技業管理很好,這次沒記取先前新加坡經驗,」他補充,其實同業對移工管理很用心,萬萬沒想到從移工端出現破口,所幸政府快動作應變,加速在華亞、龜山等工業區設立大篩檢站,現在有100人以上移工企業都要做篩檢。

 
穩懋董事長陳進財接受電視台訪問。

陳進財指出,現在工廠會分流,不同班人員不要混跡,除分艙分流之外,移工晚上也不準外出,要對足跡有所交代,現在成果相當有效,另外本勞也篩檢,這次也體認企業在管理上必須非常到位。現在京元電狀況已經在收口,希望盡快在短時間內補上破口,否則一旦任何一個工廠停工,對台灣都是很嚴重的事,因為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對全球供應鏈影響實在太大。

半導體業如何任何一個工廠封廠,那就受不了了,對台灣很嚴重,因為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工業島,不像是紐西蘭,是農業國家,對全球供應鏈影響實在太大,感覺現在京元電狀況已經在收口,希望盡快短時間補破口。

第3類半導體:高速傳輸用於太空國防

除疫情外,台灣在第3類半導體發展也將面臨強大中國競爭壓力。謝金河指出,台灣在第1類以矽為主的半導體很強,但第2類三五族就已經不是很重視,穩懋算是第2類裡最強的,現在進入第3類化合物半導體時代,台灣佈局必須更重視。

陳進財指出,第1類或第3類半導體只是個分類,彼此間沒有替代關係,第1類就是矽半導體,主要用於運算儲存或感測,第2類半導體就是三五族,以砷化鎵或是磷化銦鎵為代表,主要作為資料傳輸及資料移動用。「運算好的資料,要送出去,或外面資料要收進來,」第2類半導體元件扮演神經輸送的角色。

 
高頻通訊是衛星最大功能,也是第3類半導體元件現在最大應用場域,

第2類半導體跟第1類矽化合物半導體相輔相承、互相搭配,至於第3類半導體,主要是有兩元素包括氮化鎵及碳化矽,這兩東西抗高壓,速度也快,也抗高溫,對游離輻射線沒這麼敏感,很適合用在更高速的傳輸,比方太空或人造衛星環境裡,太空高低溫差大,游離輻射也大,所以太空或大型基地站最先採用,未來路由器或物聯網、車聯網都用得到。

陳進財指出,中國宣示花10兆人民幣發展第3類半導體,是因為這牽涉到太空跟雷達及軍工科技,對國防有大影響,成國家的戰略物資,因為中國第1跟第2類半導體落後,所以寄望在第三類彎道超車。

長晶與基板成戰略物資!台灣必須自主

穩懋在第3類半導體的定位是專攻RF這塊,做最前端的設計,陳進財指出,「長晶跟跟基板這塊比起來,台灣是落後中國,」他指出,穩懋在晶圓代工製造這塊已做十幾年,3年前就能量產供應,可以說,穩懋是領先中國,技術跟歐美相近,但他坦言「應用是中國多,是大市場,」比方中國有人造衛星產業,美國人SpaceX也發展得很前面,穩懋也在供應鏈裡。

「中國砸很多錢,兩岸對智慧財產權的認定與態度也不一樣,中國企業可以得到國家資源支持,等於研發經費國家幫忙出,他們沒有太多顧慮,所以追趕的速度也相當快,雖然現在還有一點距離,但不可以輕忽。」陳進財說。

 
長晶後才能切割晶圓,進入晶圓代工製程研發晶片,但台灣現在第3類半導體長晶技術還輸中國。

延伸閱讀:從5G手機到自駕巴士,化合物半導體大廠穩懋都受惠!還有哪些應用可發展?

陳進財提醒,長晶方面除跟Gree及日本供應商買,中國的長晶品質現在看來也已接近Gree,算是二級品,但「我們連二級品都還不行」,他指出,現在台灣有做長晶的是太極跟環球晶,穩懋也努力幫助在製程上幫這些台廠跨出去,完成認證。

「對穩懋來說,當然可以採購全球產品,但這已經算是戰略物資,有隱憂是隨時說斷供就可以斷供,跟疫苗一樣,台灣必須自己能供應,算是一種戰略物資。」陳進財指出。

另外在RF人才端台灣也面臨考驗,陳進財分析,台灣設計及製造化合物半導體人才都少,台灣多數人才集中在系統設計上,為此穩懋從基礎人才培育做起,到交大、清大、淡江及成功、台大合作,跟校方共同開發研究,提供學生獎學金及派專家到校授課,期望補足人力不足。

「台灣必須在長晶上盡快補強。將來電動車或衛星電池,碳化矽或氮化鎵都可以扮演關鍵角色。」陳進財說。

碳化矽設計團隊「瀚薪」轉讓中國,原因是資金耗盡

漢民集團2021年將從事碳化矽晶片設計的瀚薪專利與團隊轉讓中國,觸動兩岸在第3類半導體競賽的敏感神經,謝金河更直言,瀚薪本來是工研院培植的團隊,後來被挖到上海,大家才終於驚覺台灣的第3類半導體是不是被連根拔起?工研院曾把瀚薪視為創業超新星,如今被挖走了。

 
漢民是台灣早期投入半導體設備到IC設計開發的集團。

漢民集團旗下漢磊科技前總經理莊淵棋表示,瀚薪2014年就投入第3類半導體發展,陸續也有其他企業跟進,瀚薪做得早不見得最有競爭力,但承受風險壓力卻是大的,但為了搶市場,瀚薪必須持續推出新品,最後把錢花光,而背後最關鍵是:台灣欠缺終端市場,「欠缺出海口是台灣第3類化合物半導體業最大挑戰」。

莊淵棋分析,車用或工業應用認證時間長,電源類客戶會要求供應商負起未來責任歸屬,這點讓瀚薪是相對吃虧,因為即便賣得比國際IDM對手便宜,賠償能力就是大問題,最後經營下場是資不抵債,破產了。

模組由台達電挑大樑!台灣不能只做元件走天下

莊淵棋表示,瀚薪在找資金過程,剛好搭上中國熱潮,過去台灣企業送產品到中國客戶手中,都被晾在一旁,「中國是最敢用新東西的國家,但偏好陸資產品,在此情形下,台灣雖規格技術領先,但在此干擾下,台商就很辛苦。」他解釋一但變陸企,後面投資方針或各種關係就不一樣了,因此瀚薪就出走。

他補充,中國市場大,終端發展多,可以自訂規格,甚至決定要不要用,碳化矽雖只是元件,但要更換的話,連驅動程式及主機板(被動元件需求變少)都要更換,瀚薪欠缺願意支援的系統設計業者,導致推動很困難,產品叫好不叫座。

他補充,台灣不僅欠缺終端市場,元件跟終端之間還需要模組,這角色也欠缺,台灣只有一家台達,雖然是國際一級等級,但台灣元件業者要跟國際IDM廠商一起競爭台達採用,就顯得弱勢。

 
鴻海打造MIH平台,也成第3類半導體元件應用重要出海口。

莊淵棋表示,中國不僅模組廠商多,長晶也很強,碳化矽這一塊的長晶不管是絕緣型的或導電型的都已經量產,而台灣最欠缺的就是基板,中國至少已有三家,且都可以商業化,甚至品質能逐漸跟一級客戶要求拉近,台灣不是完全沒有機會,但台灣供應鏈最弱就是「系統跟模組」這部分。

台灣弱點:系統與模組,MIH被賦予厚望

那麼台灣未來該怎做?他表示,台灣不是沒有系統,鴻海發起的電動車開放平台MIH是很好的,現在超過1,600家廠商加入,組成國家隊,另外台達、東元跟大同也是系統廠商,台灣所有做場效電晶體(MOSFET)的業者都已經跨入模組,碳化矽技術也逐步跟國際IDM廠商拉近,如果這些出海口願意採用,台灣能從產品、模組到系統串連起來,就有機會。

 
東元是系統類業者。

莊淵棋表示,台灣廠商跟中國廠商碰在一起競爭時,台灣廠商在成本優勢上完全比不上中國業者,佔不到便宜!跟國際IDM競爭上,或許台廠便宜,但在可信賴度跟負責能力上卻沒優勢,因為IDM大廠能從設計模組到後端系統服務保證做到好,對客戶來說選IDM好交代,一旦選擇台灣小企業,若出問題將被究責,所以他建議:政府必須促進系統跟模組廠商多採用台灣設計的碳化矽產品,才能形成競爭力,台灣產業一定要延伸到產品端,否則若只是做元件,走到哪裡都沒辦法打贏這場仗。

責任編輯:錢玉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her 的頭像
    Aher

    tkled99@gmail.com的部落格

    A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