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事件─北賽夏族群總頭目豆(趙)明政】
趙明政(taro’ a ’oemaw,1871~1952)是日治時期北賽夏族群大隘社(Ta’ai,或稱Sayhaehor)最有勢力的頭目。豆(趙)姓(Tawtawazay,南賽夏稱豆姓)是賽夏族傳統敵首祭(pas’ala’)的主祭姓氏,taro’ a ’oemaw當時負責保管獵首專用的火器袋(tinato)。族人形容,taro’ a ’oemaw驍勇善戰,善於狩獵,他的胸口刺有六道刺青。
根據賽夏習俗,胸口刺青(pinora:an)是英勇的象徵,有戰功的人才有資格刺胸紋,每獵得敵首兩個,可以刺一道胸紋,taro’ a ’oemaw胸口刺有六道胸紋,代表他至少曾經獵得六個敵首。1907年11月15日,客家人蔡清琳起事抗日,taro’ a ’oemaw在其利誘勸說下,率領大隘社族人與隘勇隊合攻北埔支廳,這就是著名的「北埔事件」。抗日行動失敗後,taro’ a ’oemaw躲入山中詐死藏匿。後來日本官方雖然得知taro’ a ’oemaw並沒有死,但顧忌其在賽夏族中的影響力,因此並未加以追究。1915年,小島由道主持的番族慣習調查中,對taro’ a ’oemaw也有記錄(記錄為「北賽夏族群總頭目」)。
  taro’ a ’oemaw有一個女兒嫁給了北埔中興庄客家人,採茶時被石加鹿社泰雅族人獵首。taro’ a ’oemaw為了報仇,於1921年與日本警察合作,率領大隘社族人及附近泰雅族人襲擊石加鹿社泰雅族人。1925年,兩族在桃山清泉部落埋石立誓和解。在此之後,taro’ a ’oemaw還陸續擔任了日本學者古野清人、黑澤隆朝的主要報導人,與日本官方維持良好互動。國民政府來台後,taro’ a ’oemaw改名為趙明政,因抗日有功,1951年,他的長子趙興華被任命為官派鄉長,趙明政還曾隨其晉見當時的總統蔣介石,隔年(1952年)逝世,享年81歲。
參考資料來源【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網路版】
http://210.240.125.35/citing/citing_content.asp?id=1993&keyword=%C0Y%A5%D8
 
 
 
 
 
 
 
 
 
 
arrow
arrow

    A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