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屏東萬丹馬卡道族平埔部落 家庭信仰天主教貢奉聖母像】
可能是 1 人和站立的圖像
 
 
 
【屏東萬丹馬卡道族平埔部落 家庭信仰天主教貢奉聖母像】
萬丹的地名,根據日本學者中村孝志的記載,在其「1647年村落戶口表」中出現Pangdangangh的名稱,戶數104戶,人口數421人。依據李國銘的推估,Pangdangangh聚落位在下淡水社(當Verovorongh,中譯稱麻里麻崙,推估應在今日萬丹鄉香社村一帶)與上淡水社(Tapouliangh,中譯大木連,推估應在今日萬丹鄉社皮村一帶)之間,也就是今日屏東縣萬丹鄉境內,因此Pangdangangh極可能就是萬丹地名的由來,其位置就在今天的萬丹街,其他例如Pandandange、Pandel、Panendal等可能都是同一村落的不同拼法。在「1650年村落戶口表」中,Paudauangh村落戶數116戶,人口459人,是人口數僅次於後來成為清代鳳山八社其他8個村社的大社。
  1636年荷蘭人在新港召開第一次歸附村落代表大會時,Pandel(萬丹)即為屏東平原參加村落的其中之一;1637年記錄Teapouliangh(大木連)和Panendal(萬丹)非常認真的請求派遣適當的荷蘭人去佈道,並提供一座好的房屋和學校;1641年荷蘭長官Paulus Traudenius在任時,召開第一次「地方會議」,在此次會議中,屏東地區參加的村落之一就有Pangdangangh(萬丹)。但在1654~1656年之後就沒有再出現該社相關的人口記錄,推估可能由於荷治當局強制令其與他社合併而消失。
  康熙35年(1696年)的《臺灣府志》就記載有萬丹民社,是為閩人與平埔族混居的村落,當時萬丹地區的平埔族語言稱「市集」為「Pandandangh」,其意類似於閩南語的「街呢」。因此過去居住在萬丹四周的閩人,若要到「街呀頭」採購民生用品,就說要去「街呢」,而住在上、下淡水社的平埔族人,若要到「街呀頭」採購或交換物品,就說要去「萬丹」(Pandandangh)。
【文獻資料來源】
http://210.240.125.35/citing/citing_content.asp?id=3834&keyword=%A5%AD%AEH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her 的頭像
    Aher

    tkled99@gmail.com的部落格

    A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