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殖時期的永續漁業—臺灣香魚】
大正2年(1913年)日本本島石川千代松博士試驗將琵琶湖原生陸封自然繁殖香魚雉魚,移殖放流至東京都多磨川,多磨川提供足夠的矽藻、藍綠藻作為放流的琵琶湖香魚食物源,移植放流的琵琶湖原生陸封型香魚成功成長至與兩側迴游降海型香魚相同,也因石川千代松博士的琵琶湖陸封香魚跨流域溪流增殖放流試驗成功,日本本島政府與民間人士開始將琵琶湖陸封型香魚移殖放流至日本本島能提供香魚足夠食物源流域溪流。
07月02日日日新報報導,臺灣漁業規則正式施行後,新竹廳的數十件石滬仍在審件漁業權,地曳網64條、立竿網24階已審查備案,其他如投網等眾多漁法仍在審查。列舉新竹廳香魚漁業,頭前溪樹杞林(現今竹東)河段、中港溪南庄河段,出產香魚品質雖優於新店溪河段,但在地漁民皆以魚藤毒魚,且當地蕃害孳生(原住民出草),使兩產地雖有香魚之名,卻少見溪流香魚魚影,臺灣漁業規則全面禁止毒魚,期望實施後能改善兩產地溪流香魚繁殖的現況。
大正4年(1915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開始實施新店溪香魚人工孵化放流增殖試驗,捕撈種魚地點為新店溪下游,崁頂(馬場町,今中正區的西南部及萬華區的東南端)、林口(水道町,今水源地與公館)、古亭庄(川端町,今紀州庵方圓1公里地區),孵化槽設置於古亭庄新店溪水岸,預計採卵100萬卵受精卵放流,部份受精卵放流做增殖放流試驗至台中廳大肚溪、阿緱廳下淡水溪(高屏溪),但因十一月初新店溪出洪水十一月下半月又溪水過度乾涸,待新店溪水流水量合適香魚繁殖,只剩十二月下半月捕撈香魚種魚採卵孵化,採補香魚卵61萬5千粒,孵化30 萬尾香魚稚魚,香魚稚魚全數放流淡水河八里河口,當年度的增值放流試驗因採補種魚過少失敗,香魚人工孵化放流則順利施行。
香魚放流業務由勤務(雇員)小林彥四郎(首位香魚受精卵培養至香魚成魚、育成家魚種魚)與勤務(雇員)青木赳雄(首位香魚人工孵化受精卵人員、發現櫻花鉤吻鮭)作業。
大正5年(1916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持續辦理新店溪香魚人工孵化增殖放流試驗且增加放流溪流,香魚種魚捕撈採卵孵化期十二月十六日至隔年一月一十日,捕撈種魚地點皆設孵化槽,地點為文山堡新店街旁新店溪(今碧潭)與新店支廳大坪林庄新店溪河岸,採捕香魚卵1百76萬5千粒,增殖配給香魚受精卵放流新竹廳頭前溪34萬粒、台中廳大肚溪30萬粒、阿緱廳下淡水溪(高屏溪)32萬粒、剩餘80萬5千粒放流新店溪下游。
大正6年(1917年)臺灣總督府殖產局仍實施香魚人工孵化增殖放流試驗,採補種魚與孵化槽地點與大正5年相同,香魚種魚捕撈採卵孵化期十二月十七日至隔年一月十八日,採捕香魚卵1百81萬粒,增殖配給香魚受精卵放流新竹廳頭前溪54萬粒、台中廳大肚溪40萬粒、阿緱廳下淡水溪(高屏溪)37萬粒、剩餘50萬粒孵化20萬尾香魚雉魚放流淡水河八里河口,也從本年度開始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開始每年辦理香魚人工孵化放流增殖試驗,除新店溪在香魚繁殖期(十一月下旬至二月)河水乾涸採不到種魚,否則皆照常辦理。
同年日日新報報導,臺北廳古亭庄釣客遊走法律邊緣,在香魚禁漁期間以毛鈎釣法釣溪流魚類常混釣香魚,由此條新聞可知臺灣總都府當局對於臺灣民眾的監控有多細緻且重視溪流香魚資源。
大正7年(1918年)臺灣總督府政府有鑑於,香魚禁漁期間仍有不少民眾遊走法律邊緣混釣香魚,臺灣總督府在03月26日日日新報刊登公告,大正元年的頒布的臺灣漁業法規香魚禁漁期由02月01日至04月31日改至01月01日至05月15日,香魚禁捕期釣獲或捕獲香魚,不論捕獲香魚數量,最高罰鍰金額提升至200圓(當時臺北粗工日薪是0.8圓),協助或銷售禁捕期捕獲香魚採取連坐罰,罰鍰相同金額,臺灣總督府下令台北廳政府嚴加取締。
調升為霄裡淡水養殖試驗所主任小林彥四郎,在《臺灣水產雜誌》撰文上溯洄游的香魚應予以保護,例如設定禁漁區、雇用臨時看守人員、建置魚梯及延長禁魚期等;在降海產卵時,也應考量禁止一些不當漁具的使用。
新店溪香魚人工孵化增殖試驗仍續辦理,採補種魚與孵化槽地點仍是新店支廳大坪林庄新店溪河岸,香魚種魚捕撈採卵孵化期十二月一日至隔年一月二十三日,採捕香魚卵3百42萬粒,增殖配給香魚受精卵放流新竹廳頭前溪72萬粒、台中廳大肚溪1百萬粒、阿緱廳下淡水溪(高屏溪)50萬粒、新增花蓮港廳立霧溪50萬粒,剩餘70萬粒放流新店溪下游。
大正8年(1919年)古亭庄漁民開使飼養鸕鶿在新店溪捕魚(鵜飼漁法),一艘舢舨船兩位漁民,船上漁民一人負責三隻鸕鶿,一手控制鸕鶿一手撐與水面平行的長竿篝火,夜晚在新店溪淺灘礁岩旁,利用魚類驅光性靠近篝火水面驅使鸕鶿捕撈,兩位漁民六隻鸕鶿捕撈整夜可收穫4~50斤香魚。
例行新店溪香魚人工孵化增殖放流試驗,採補種魚與孵化槽地點仍是新店支廳大坪林庄新店溪河岸,香魚種魚捕撈採卵孵化期十二月二十五日至隔年一月二十三日,增殖配給香魚受精卵放流台北北廳新店溪下游、新竹廳頭前溪、台中廳大肚溪、花蓮港廳立霧溪、新增花蓮港廳三棧溪與新竹廳中港溪。
大正9年(1920年)臺灣總督府出版《臺灣之水產》敘述漁樑漁業漁法不單只補香魚,也捕獲其餘淡水水產(鰻、鯉、鯽、蟹…),漁樑使用時節為深秋至初春,也敘述鮎友釣(香魚友釣法)釣期為6月初至11月底結束。
例行新店溪香魚人工孵化增殖放流試驗,增殖配給香魚受精卵放流台北州新店溪下游、新竹州頭前溪、台中州大安溪。
大正10年(1921年)例行新店溪香魚人工孵化增殖放流試驗,採補種魚與孵化槽地點為古亭庄川端與新店庄的新店溪河岸兩處,香魚種魚捕撈除傳統漁樑也新增鵜鶘捕撈(鵜飼),香魚種魚捕撈採卵孵化期十一月十五日至隔年一月十五日,增殖配給香魚受精卵放流台北北廳新店溪下游、新竹州頭前溪放流1百萬粒、臺中洲大肚溪放流80萬粒,新增臺東馬武窟溪放流30萬粒,總計2百10萬粒受精卵。
大正11年(1922)例行新店溪香魚人工孵化增殖放流試驗,採補種魚與孵化槽地點為新店庄與川端町新店溪河岸兩處,香魚種魚捕撈採卵孵化期十二月十三日至隔年二月上旬,增殖配給香魚受精卵放流台北北廳新店溪下游2百萬粒、新竹州頭前溪放流1百萬粒,新增臺東馬武窟溪放流50萬粒,部分受精卵配給霄裡淡水養殖試驗所,總計3百50萬粒受精卵。
香魚的禁捕期改制成12月01日至05月15日。
大正12年(1923年)小林彥四郎技手在霄裡淡水養殖試驗所養殖池,將新店溪孵化未開口香魚苗養成至5分(1.515cm)稚魚。
本年度例行新店溪香魚人工孵化增殖放流試驗,因臺灣總督府經費拮据有意中止新店溪香魚人工孵化增殖放流試驗,文山郡新店庄庄民知曉此事,庄民請新店庄長遞交「請勿中止新店溪香魚人工孵化增殖放流試驗」請願書,好保持新店溪香魚漁業繁榮,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課課長松岡一衛知曉此請願後,便裁定新店溪香魚人工孵化增殖放流試驗仍持續辦理,但因經費短缺放流溪流僅新店溪,過去主動配給其他州、廳放流香魚受精卵業務取消,除其他州、廳強烈爭取申請放流香魚受精卵,在滿足台北州新店溪香魚漁業人工孵化增殖放流試驗數量(約3百萬),多餘採捕新店溪香魚受精卵才配給其他州、廳。
例行新店溪香魚人工孵化增殖放流試驗,香魚種魚捕撈採卵孵化期十二月十四日至隔年一月十一日,當年臺灣總督府因經費短缺,僅孵化放流淡水河,因當年天氣適宜新店溪水量足,放流的受精卵孵化3百35萬尾香魚稚魚,部分受精卵配給霄裡淡水養殖試驗所。
大正13年(1924年)小林彥四郎技手成為首位將臺灣降海香魚受精卵孵化養殖成10.7cm成魚的研究者,雖養殖香魚成魚數量僅2尾,且養殖香魚成魚尺寸與臺灣野外降海香魚標準尺寸大小差距約一倍,此一突破為大日本帝國農商務省(管理水產最高政府機構)所矚目,以此為契機小林彥四郎在大正15年從霄裡淡水養殖試驗所技手高升到日本本島滋賀縣水產試驗場技師。
同年日日新報報導屈尺堤堰修築的魚梯,因4~5年前洪水沖堤破壞,河流溪水量不足導致今年2月小香魚上溯新店溪,魚梯底部魚群游入入口距離水面差距2尺(60.6cm)以上無法上溯。
距離魚梯10里(39.27公里)的上游溪流北勢溪,同一地點與去年相比成魚香魚捕獲量驟減剩1/30,且有不法漁民半夜至魚梯底部大肆捕撈未能上溯香魚魚群。
例行新店溪香魚人工孵化增殖放流試驗,香魚種魚捕撈採卵孵化期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隔年一月下旬,臺灣總督府經費裁減,以鵜鶘採補種魚與孵化槽地點僅設川端町新店溪河岸,採捕受精卵僅孵化放流淡水河與配給霄裡淡水養殖試驗所做香魚養殖試驗,放流的受精卵孵化3百50萬尾香魚稚魚。
大正14年(1925年)例行新店溪香魚人工孵化增殖放流試驗,香魚種魚捕撈採卵孵化期十二月三日至隔年一上旬,採補種魚與孵化槽地點設置川端町新店溪河岸與基隆郡雙溪河岸(今新北雙溪魚行道路),採捕受精卵配給霄裡淡水養殖試驗所、花蓮港廳美崙溪45萬粒,主要孵化受精卵孵化香魚稚魚3百萬尾放流淡水河。
同年日本本島滋賀縣水產試驗場業務紀錄與臺灣水產雜誌報導,日本本島已能人工規模化的孵化琵琶湖陸封型香魚受精卵,孵化繁殖成約不到10cm的香魚稚魚,規模孵化繁殖的陸封型香魚稚魚(尾數上萬),裝載在有設置防水布製成圓筒型水槽的自動車(汽車)上,長途運輸大量放流至日本本島各地有足夠香魚食物源流域溪流,報導與紀錄記載當年四月滋賀縣水產試驗場利用自動車(汽車)運送琵琶湖香魚稚魚至東京都府與京都府,配送陸封型香魚稚魚河川有滋賀縣(佐久良川、近江川、愛知川)、石川縣(大聖寺川)、京都府(保津川)、東京都府(多摩川)。
大正15年(1926年)日日新報報導05月10日文山郡深坑庄萬盛字居民陳江木,攜帶長度超一尺(30.3cm)竹籠經古亭庄公館九番地近萬新鐵路坡,被埋伏文山郡警察以現行犯逮捕禁漁期捕香魚未遂罰鍰20圓(當時小學老師月薪17圓)。
同年殖產局青木赳雄技手(技師)在日日新報撰寫社論,屈尺堤堰魚梯因汛期洪水導致底部斷裂,香魚上溯期溪流水量枯竭,導致上游北勢溪漁獲量大減,坪林當地居民發動請願運動,希望電力公司修復魚梯,使香魚可再上溯期上溯至北勢溪。
例行新店溪香魚人工孵化增殖放流試驗,香魚種魚捕撈採卵孵化期十二月十二日至隔年一月十五日,採補種魚與孵化槽地點設置川端町新店溪河岸,採捕香魚受精卵3百萬粒全數放流新店溪下游。
待續未完…..
資料引述&來源:
《臺灣の水產》〈河川漁業〉(1920年;頁39-40;臺灣總督府)
《日殖時期香魚與家魚的先驅研究(上)(下)》(2024年07月22日;漁人Fiynamn)
《原生香魚(cyusun)與原住民文化》(2024年06月12日;漁人Fiynamn)
《まこと》(琵琶湖の鮎)(1928年;第75期;頁16)
《琵琶湖の話》 (琵琶湖と鮒寿しのweb 情報マガジン)
《笑顔(きち)を呼ぶ魚》(鮎について)(全国鮎養殖漁業協同組合連合会)
《朝日新聞》(琵琶湖とアユの話①~④ ビワハツ 琵琶湖博物館研究だより)(2023~2024年;滋賀県立琵琶湖博物館 研究部 主任学芸員:加藤秀雄)
《臺灣水產雜誌》(溯上期に於ける鮎兒の保護に就て)(1918年;第30期;頁13-17)
《臺灣水產雜誌》(鮎の人工孵化繼續施行)(1924年:第96期;頁53)
《臺灣水產雜誌》(鮎の人工孵化繼續施行)(1925年:第108期;頁49)
《臺灣水產雜誌》(鮎養殖上の大革新)(1925年:第112期;頁85)
《臺灣水產雜誌》(鮎の池中飼育に就て(上))(1925年:第118期;頁03~08)
《臺灣水產雜誌》(鮎の池中飼育に就て(下))(1925年:第119期;頁12~16)
《臺灣日日新報》(新竹の漁業(漁業規則施行後の狀況))1913年07月01日
《臺灣日日新報》(地方近事 臺中 大肚溪に鮎の放飼)1916年10月09日
《臺灣日日新報》(地方近事 新竹 鮎種苗の放養)1916年10月08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の人工孵化)1916年12月02日
《臺灣日日新報》(地方近事 臺中 鮎の放飼)1916年12月21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の人工孵化)1917年01月17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卵放流)1917年02月05日
《臺灣日日新報》(大肚溪の鮎)1917年05月02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の漁獲禁止 五月十五日迄)1917年05月09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の人工孵化 疑ふの餘地なし)1917年05月10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の孵化試驗 鮎孵百三十萬輸送)1918年01月16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を取るな 違法者は罰金 廳の取締嚴重)1918年03月26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卵四十萬粒 昨夜新竹に輸送す)1918年12月18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卵孵化試驗 二三日中に終了)1919年01月29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の人工孵化 放流試驗に著手す)1919年12月26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の孵化試驗 一兩日中に終了)1920年01月21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の放流試驗來月初旬より開始)1920年11月28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卵孵化 放流試驗開始)1921年11月29日
《臺灣日日新報》(馬武屈溪に 鮎卵放流)1922年01月08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卵孵化放流 放流數二百十萬粒)1922年01月21日
《臺灣日日新報》(新店溪で人工孵化した 四百萬尾の鮎を 三河川に放流する)1922年12月15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魚孵化終了)1923年02月09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兒人工飼育の成功 淡水養殖試驗場の新研究)1923年02月12日
《臺灣日日新報》(來年から 鮎が減るか 孵化事業中止で)1923年11月28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の人工孵化は 繼續して行ふに決定 淡水養殖試驗場でも 成長試驗をなす計畫)1923年12月09日
《臺灣日日新報》(三百萬尾の鮎を 新店溪に放流する 人工孵化を十四日から)1923年12月14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の人工孵化事業 既に豫定の三百萬尾を拵へた 今年は非常の好成績)1924年01月14日
《臺灣日日新報》(今年の新店溪には 案外鮎が少い 其原因が二つある 漁梯の破損と不德義の亂漁)1924年06月12日
《臺灣日日新報》(多年困難視された 鮎池中養殖の成功 淡水養殖試驗場の業績/內地に於て問題と)1924年08月23日
《臺灣日日新報》(多年問題視された 鮎池中養殖の成功 三寸餘の大鮎が出來た/淡水魚の供給を)1924年08月24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之人工孵化)1924年12月29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の人工孵化 前年より好成績)1925年01月05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の池中養殖成功 桃園の淡水養殖試驗場で飼育)1925年01月09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の孵化事業 一段落を告ぐ)1925年02月16日
《臺灣日日新報》(殖產局員が造化の神樣となり 三百餘萬尾の鮎兒を拵へ 新店溪と雙溪の兩川に放流)1925年12月07日
《臺灣日日新報》(寒くて成績の好い 鮎の人工孵化事業 今分なら三百萬尾大丈夫)1925年12月23日
《臺灣日日新報》(四十五萬尾の鮎を 花蓮港で移殖する)1925年12月29日
《臺灣日日新報》(豫定以上の鮎兒を 拵へて新店溪に放流 孵化事業も近く切上げる)1926年01月10日
《臺灣日日新報》(魚道を斷たれて 北勢溪の鮎は不漁 魚梯の完備が急務)1926年12月05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の人工孵化放流試驗著手)1926年12月15日
《臺灣日日新報》(鮎卵三百萬粒 新店溪に放流)1927年01月16日

破解琵琶湖陸封香魚因環境限制成長的魚類學家石川千代松,石川千代松銅像設立於滋賀縣彥根市彥根舊港灣,
圖片資料來源:琵琶湖博物館官方網站
圖片資料來源:琵琶湖博物館官方網站

臺北州警務部宣導禁用振鈎振鈎(挫產卵期淺瀨群聚香魚的多鈎釣法)、禁止禁漁期使用香魚地曳網(細小網目牽罟網捕撈上溯香魚稚魚)海報,
圖片資料來源: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1926年12月15日出版),國立臺灣圖書館典藏。
圖片資料來源:臺北州警察衛生展覽會寫真帖(1926年12月15日出版),國立臺灣圖書館典藏。
臺北市古亭庄川端(約今古亭河濱公園)漁民在新店溪香魚可捕撈期(05月16日至12月31日)使用香魚地曳網,
圖片資料來源:1921年09月10日日日新報報導,漢珍數位圖書。
圖片資料來源:1921年09月10日日日新報報導,漢珍數位圖書。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