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本統治初期的反抗《竹林事件》
 
2008年,八八風災發生後,我曾經去阿里山看災情,幫當地農民行銷茶葉。在嘉義梅山一帶,後來我決定走梅山的後山,那是一條比較難走的道路。繞山而行。從梅山繞到山邊,再繞到雲林古坑,再轉竹山。我想查看的是名叫「小梅基地」大概在什麼地方,地形如何。
當時開車所經過的地方,是橫跨日本統治初期的反抗,到農民運動,更延伸二二八事件的武裝基地,謝雪紅的逃亡路線等。這是歷史脈絡的重要線索。
有一件不能忽視的抗爭,是竹林事件。此事的重要性,在於它橫跨三十五年的反抗史。一九一二年的林杞埔事件,它是台灣農民武裝抗日運動的據點;一九二六年的竹林抗爭事件後,它是台灣農民組合運動時的地方支部;光復以後,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在國民政府軍隊鎮壓全台之際,反抗民眾更在此地成立了武裝基地,名為「台灣自治聯軍」,與埔里的「台灣民主聯軍」相呼應。張志忠是「自治聯軍」司令員,而簡吉則是政委,也就是「自治聯軍」的最高領導人。其後,這裡成了共產黨的重要支部,與鹿窟、阿里山等地一樣,是地下黨的武裝基地。白色恐怖肅清時,此地也成了「重災區」。
橫跨近四十年的歷史,貫穿了武裝抗日、農民運動、二二八、武裝鬥爭等,這是追索台灣史最重要的線索。但一切源頭,還得回到當年農民運動。因此,此處先由「林杞埔事件」和「竹林事件」說起。
更多精彩內容,請聽podcast
Apple Podcasts|https://apple.co/3pLCJot
Google Podcasts|https://bit.ly/32YfmiR
好好聽FM|https://is.gd/OVQbtS
圖說:圖中所見的是嘉義梅山一帶的傳統農民,此圖來自嘉義縣梅山鄉的「梅仔坑影像誌」一書。
相片中坐者為吳炎。吳家本來居住在今天雲林一帶,後來才移居到當時的梅仔坑大半天寮。吳炎本是一名挑夫,後來因為生毛樹賦稅的問題,隨著當地總理到今天的台南地區洽談賦稅事宜後,逐漸開始參與地方事務。
到了日治初期,由於台灣各地的民眾不願被日本人所統治,因此紛紛發起抗日運動,當時吳炎也想帶領生毛樹地區的民眾抗日,不過在看到日軍與民兵武力的差距後,為了避免無謂犧牲,與地方的協調後,對日軍改採合作的態度,以保護居民的安全。
在此特別引用梅山的照片,乃是由於它代表了日據時期的農民運動三個主要根源之一:公有地竹林的土地爭議。它同時也是二二八事件時,最重要的武裝抗爭之地──「小梅基地」的所在。(大眾教育基金會 供圖)
 
可能是 7 個人和大家站著的圖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her 的頭像
    Aher

    tkled99@gmail.com的部落格

    A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