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關於「消失的台北湖」,1697年福州知府幕僚郁永河於《裨海紀遊》寫道:「由淡水港入,前望兩山夾門,水道甚隘,入門,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
國立故宮博物院珍藏的「雍正台灣輿圖」 、「乾隆台灣輿圖」,與國立台灣博物館鎮館之寶「康熙台灣輿圖」,最近在台博館特展「樸埔風情:躍動的先民身影」展出,意外掀起「康熙台北湖」的歷史辯證討論。
聯合報導,在1723-1727年所繪的「雍正台灣輿圖」中,可見台北盆地浸於水中,而繪於1699-1704的「康熙台灣輿圖」、「乾隆台灣輿圖」(推測為乾隆中葉所繪),卻無此湖蹤影。
關於這座「消失的台北湖」,1697年福州知府幕僚郁永河於《裨海紀遊》寫道:「由淡水港入,前望兩山夾門(今關渡),水道甚隘,入門,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當時隨行通事向郁永河表示,是1694年的康熙大地震讓此地下陷成為大湖。
但這座現身於「雍正台灣輿圖」與「裨海紀遊」的大湖是否存在,仍未定案。據聯合報導,持懷疑態度的學者認為,郁永河所看到的台北湖,是多雨成災、基隆河道堵塞導致河水無法宣洩導致。
康熙台灣輿圖
雍正台灣輿圖
乾隆臺灣輿圖
對於台北湖爭議的討論,中研院地科研究所研究員趙丰在康熙、台北、湖一文中,提出了另種解答:
康熙56年(1717年)《諸羅縣誌》山川總圖裡的台北盆地,是個西廣東狹的海灣,繞過灣口的關渡與外海相連,與《裨海紀遊》的描述完全一致。隨後的 《雍正台灣輿圖》也清楚描繪台北當時完全是個海灣湖, 但很快的,台灣一向劇烈的侵蝕、沉積作用,不到50年就將斜陷數公尺的低地淤平了。乾隆六年(1741年)《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地圖和後來的各款地圖裡,湖已不復見, 僅剩淡水河道了──反倒是與康熙台北湖形成前的《康熙台灣輿圖》一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