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魯閣事件日軍以新式重型機槍強力掃射

1914年,太魯閣事件,日軍鎮壓部隊動用最新開發的三年式重機槍,殺傷力極大。由於反抗的太魯閣部落除了持有少數土製步槍外,基本上仍處於長矛、弓箭和蕃刀等冷兵器時代,面對新式重型機關槍以六公分長的大型子彈、1分鐘連發400顆的強力掃射,往往在很短期時間內全村族人即無分差別地遭到射殺,死傷極爲慘重。(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彩色台灣歷史大觀》)
可能是 4 個人、大家站著和戶外的圖像
 
 
 
霧社事件日軍以三年式重機槍對起事族人強力掃射
 
1930年11月,霧社事件日軍鎮壓部隊之花蓮港廳警察使用三年式重型機關槍,對起事賽德克族人進行強力掃射。三年式重型機關槍是1914年(大正三年)由日軍仿法式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而生産的重型武器,設計師是南部麒次郎,多年間作為日軍主力武器。花蓮港廳由於靠近山區原住民部落,在1914年太魯閣事件中成為日軍對起事太魯閣部落發動攻擊的重地。因此,後來花蓮港廳日本警察仍然配備了重型機關槍,主要就是監控原住民的動向,重裝備的警察隨時可以轉換為作戰部隊。事實上,日警大部分由帝國軍人轉任,缺乏民政訓練,對一般民眾採軍事管束的方式,態度粗暴,動輒打罵,使得社會彌漫高壓的氣氛,極易生事。
日軍鎮壓部隊包括各部約2500人,配備全副武裝的步槍、機關槍和山砲,以及飛機的空中火力支援;起事賽德克部落六社約1200多人,包括老人和婦孺,實際能投入戰鬥的只有約300名人。起事族人從日警駐所奪取了180支槍以及2萬發子彈,但仍然不足以一人一槍。其餘人只能依靠蕃刀等傳統冷兵器。更別說,起事部落並未接受過現代軍事任務編組和後勤支援等訓練,完全不敵配備訓練精良的日本正規軍。雙方火力差距如此懸殊,以致於在日軍山砲和重機槍的連番攻擊掃射之下,起事族人非死即傷,甚至沒有任何機會與日軍近身交戰。
 
可能是 2 個人、大家站著和戶外的圖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her 的頭像
    Aher

    tkled99@gmail.com的部落格

    A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