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東番 = 台灣;暹羅 = 泰國;安南 = 越南
 
《東番記》是一本記載17世紀初台灣地理與台灣原住民族的人事雜記,為明朝儒生陳第於西元1603年(明萬曆三十一年)所作。是現存較為早期漢人對台灣地形、港口、貿易與風俗記錄的文獻。
陳第,本為古北口遊擊將軍,後解甲歸田,回到福建連江。
萬曆三十年(1602年-1603年),明朝將軍沈有容為了去驅逐假倭而發兵至台灣安平外海,邀請陳第隨從。事後,陳第根據當時約20天的經歷(1603年1月21日抵達、2月10日離開)作成《東番記》。
「萬曆壬寅冬,倭復據其島,夷及商、漁交病。浯嶼沈將軍往剿,余適有觀海之興,與俱。」~陳第《東番記》
《東番記》全文一千四百餘字,提到「大員」一地,乃「東番夷人不知所自始,居彭湖外洋海島中。起魍港、加老灣,歷大員、堯港、打狗嶼、小淡水、雙溪口、加哩林、沙巴里、大幫坑,皆其居也」。
其後,莆田人周嬰在其所著《遠遊篇》中,引《東番記》以漢字記載為「台員」,是以當時的閩南語發音音譯的漢字,這是最早出現在漢字文獻上的「台灣」文字,但指的僅僅是現在台南「安平」一地。當時台江未淤積,「台員」乃一小島,也有稱之為「一鯤鯓」。
《東番記》記述當時沿岸的原住民生活習俗與地理風光,為最早描繪台灣西部平埔族生活的著作。
可能是站立的插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her 的頭像
    Aher

    tkled99@gmail.com的部落格

    A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