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蔣揚仁欽記事 {轉貼}

1977年
7月20日
蔣揚出生於台北市,俗家名叫黃春元。


1980年
四歲
父母偶然發現他在畫佛像,多半是後面有光的那種。父母不知他如何想出來的。(這是最早發現他與佛法有緣的開始。)


1987年
十歲(小五)
上學途中,父親談到一切有情都曾經當過我們的父母,從此發願吃素。縱使同學以他的最愛-麥克雞塊引誘他,都不為所動。

有一天晚上,在看連續劇時,內心突然興起修行的念頭,父母非但不反對,反而希望他每天禮佛108拜,以消除修行的障礙。很奇怪的是,這位天生好動、連五分鐘都坐不住的小孩居然每天照做。


1989年
十二歲
小學畢業不久,和另一位台灣小孩阿旺札西,跟隨父親到尼泊爾剃度,一個月後進入印度達蘭色拉的辯經學院就讀至今。這一年法王獲諾貝爾和平獎。

從1959年以來,他是第一批進入藏傳黃教、接受正規佛法教育的中國孩子,對藏漢佛法交流而言,具有重大意義。

蔣揚仁欽的雙親和阿旺札西的父親來印度探視,首度擔任藏文翻譯,卻把「八月十三日」翻成「十三月八日」惹得法王哈哈大笑。


1996年
二十歲
法王應邀至洛杉磯講法,蔣揚仁欽正式被選為中文翻譯。

這是法王第一次為華人所舉辦的法會,也是蔣揚仁欽第一次正式擔任翻譯。蔣揚仁欽以活潑生動的表情、深入淺出的詮釋風靡全場兩千七百多名信眾。


1997年
二十一歲
法王首次到台灣弘法。這是一次破冰的弘法之旅,蔣揚仁欽擔任法王首席中文翻譯。台灣媒體開始注意這個濃眉大眼、笑聲獨特的年輕人。


1998年
二十二歲
法王與聖嚴法師在紐約舉行「漢藏佛學世紀大對談」,蔣揚仁欽擔任中文翻譯結束時,法王當眾供養聖嚴法師一條大幅白色哈達,聖嚴法師立刻轉送蔣揚仁欽,全場為之鼓掌不已。


2001年
二十四歲
法王二度來台在林口體育館弘法。蔣揚仁欽擔任首席翻譯,成為鎂光燈的焦點,報章雜志爭相報導
成為媒體的寵兒。


2002年
二十五歲
出版「自己的路,勇敢的走」一書,並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新竹女中、台中中興堂舉行系列演講。


2004年
二十六歲
為了平息因出家身份長期擔任翻譯工作所帶來的供養及排擠等內外障礙,決定還俗。還俗後,繼續承擔法王首席翻譯工作。


2005年
二十七歲
為了藏漢經典翻譯、培育具素質譯經人才,在印度達蘭色拉正式成立譯經院,主持教育及譯經僧俗二眾的培育工作。

 

來源:http://bbs.foyuan.net/thread-4136-1-1.html

 


http://bbs.foyuan.net/thread-4136-16-1.html

2011 (七月末)
在維吉尼亞大學 Virginia University 的西藏語系負責人才丹 Tseten Chonjore 之邀請下,前往其大學,對西藏語文的大學生及研究生等演講。

2011 (七月一日起) --- 三十四歲
目前本人就讀的哈佛文學院梵印學系(The Department of Sanskrit and Indian Studies) 將正式改名為南亞學系 (The Department of South Asian Studies)

2011 (七月)--- 三十四歲
於華盛頓翻譯法王傳授的時輪金剛灌頂
 
2010(十月) --- 三十三歲
隨著法王前往美國San Jose及加拿大多倫多翻譯修心八頌、長壽法會、及願心儀軌。

2010(九月) --- 三十三歲
於哈佛開始二年的藏文教學課程。

2010 (五月) --- 三十三歲
1, 哈佛博士班的前兩年必修十六堂課終於結束。如:梵文、日文、南亞歷史、西藏古文研究,漢傳佛教大藏經研究等。其成績為八個A(94 -100),五個A減(90 - 93.99),三個B(84 - 86.99)。
2, 隨著法王前往 Indiana 翻譯心經 (May 11 to May 13), and 菩提心釋及入行論 in New York (May 20 to May 23).

2010 (四月) --- 三十二歲
應范德康教授之指示,於哈佛籌備兩日的學術研究會議,學術主題為「內亞與中國 - 歷史與文話的交流」。

2009 (十月) --- 三十一歲
隨著法王到華盛頓,紐約等地翻譯。同時,也奉達賴尊者之指示,前往 Mind & Live Institute 所主辦的科學與心靈之會議。

2008 (九月) --- 三十歲
正式入取哈佛文學院的印梵學系(Sanskrit and Indian Studies),並獲得哈佛文學院所提供的全額獎學金。主要指導教授為連任五次印梵學系的系主任 - 范德康教授(Leonard W.J. van der kuijp)。

2008 (七月) --- 二十九歲
圓滿結束了法王傳授最詳細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教授」的口譯錄音。

2007(十二月) --- 二十九歲
應馬來西亞的主要六個佛教團體的首次聯合主辦邀請,前往馬華大廈三春禮堂演講「密宗其實不神秘」及星洲日報總社禮堂演講「解答人生意義的密碼」。

2005 (九月) 至 2008 (三月) --- 二十七歲至二十八歲
在加州修學英文兩年。同時在這段其間中,也隨著法王到各處翻譯。如:澳大利亞、紐西蘭、義大利、德國、美國紐約、美國印地安,以及於印度南部所傳授的時輪金剛灌頂等。

 

http://bbs.foyuan.net/thread-4136-16-1.html
 
蔣揚仁欽記事
 
2012 (十一月底) 和文字義工們一併經歷了將近兩年校稿的努力,法王為華人傳授的廣論注釋「覺燈日光」終於要誕生了。
 
2012 (十月一日至十月四日)--- 三十五歲
 前往北印度達蘭薩拉翻譯每年一度法王專為華人傳授的講經。這次的主題是:「菩堤道炬論」。
 
2012 (九月一日起) --- 三十五歲
 第五年博士班開始
 
2012 (四月二十至二十二日) --- 三十四歲
 前往洛杉磯 Long Beach 翻譯法王傳授的大威德金剛。
 
2012 (四月十七日) --- 三十四歲
 經過了兩個月的痛苦等待,范德康與杰尼特教授終於告知通過博士大考的消息,真很高興
 
2012 (二月十四至十六日) --- 三十四歲
 博士大考。考科七項,共四科翻譯及三科專業。
 1, 印度中觀文史:(I) 有關中觀鼻祖龍樹的歷史爭議及其著作的可信性 (II) 自續與應成的歷史文學背景,以及自續因與應成因之間的差異 (III) 八世紀的 śantarakṣita 以及 kamalaśila 之前,所有相關中觀、唯識、及因明之間的歷史背景及其學術關聯。
 2, 西藏中觀文史:(I) 從八世紀一直到十二世紀間,請依照各個世紀的遷變,說明各世紀的中觀歷史背景之特徵,及其差異。(II) 盡可能地舉出各派對 Rang gi mtshan nyid kyis ma grub pa 的不同詮釋,尤其是宗大師是否透過「量」學 (tshad ma) 對此作出跟上述不同學者們的說法? (III) 針對相同的內容,舉出 Tsongkhapa, Śakhya mchog ldan, and Gorampa Bsod nams seng ge 等三位大師之間的爭議。
 3, 佛法概要:(I) 舉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三本西藏原文的中觀著作及三本英文著作,及其為何重要的理由。透過西方的中觀文學來反觀藏文原文的中觀文學時,有何影響,詳細說明。 (II) 有關「悲心與空見的結合」之爭議:至少舉出四位具權威性的西方學者之觀點,後以自己的看法作個總結 (III) 有關巴利大藏經的文學背景,並舉出至少四位以上的現代西方學者對此的爭議。
 4, 日翻英(Yamaguchi zuihou的學術報告:評論宗大師的緣起思想)
 5, 藏翻英-不可參考字典: Rong ston shes bya kun rig 與甲曹杰之間的辯論
6, 藏翻英-可參考字典: Rong ston shes bya kun rig 對四法印的註釋
 7, 漢翻英: 順中論前六頁的翻譯。
 
2011 (九月一日起) --- 三十四歲
 第四年博士班開始

 

自己的路,勇敢的走

    小時後,他是愛吃、愛玩,功課倒數第一的春元和尚。長大了,他是俊秀的青年僧,隨著達賴喇嘛到世界各地,拜會世界級人物的首席翻譯。十多年的印度留學簡樸生活,他體會到成功不是來自獲得,而自於「堅持」與「有意義的生活」。他誓言,這一生及無數世,愛的對象-是自己以外的每一個人。他就是本書作者蔣揚仁欽,台北人,一九七七年生。本名黃春元,仁愛國小畢業後,至北印度達蘭沙拉留學學佛法。目前為達蘭沙拉辯經學院博士班學生、達賴喇嘛首席中文翻譯。

    他,國小五年級才十歲多一點的時候,就開始屏葷就素不吃任何肉食產品,雖然同學們常用麥克雞塊引誘他,但他已經堅決不再吃肉;結果班上同學替他取了一個綽號,叫他「春元和尚」,說他小小年紀就想當和尚,可是他卻始終笑嘻嘻一派好脾氣。

    提到讀書考試,他經常「不小心」就穩拿全班倒數第一名;不過他依然一秉樂天開朗的個性,好動、愛完成天跟同學快樂的嘻鬧在一起。國小五年級時,他告訴父母親想出家。如果這是發生在一般家庭裡,想必會掀起家庭革命,或是大部份的父母在聽到還在讀小學的孩子想要出家時,也會想盡辦法全力阻止。他們可能會想:這麼小的孩子,還沒有成熟到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甚至會認為出家是一個沒出息的志願。許多父母可能會說:你應該好好念書,將來出國拿博士,賺大錢,光宗耀祖揚名天下。

    這種心態的父母,很多是視孩子為自己的財產而不自知,對孩子所提出的要求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讓自己在親友面前覺得臉上有光而已,完全忽略孩子的專長和興趣。

    他的父母親在知道他要出家後,非但沒有責罵他,反而十分贊同,十年來一本初衷地盡一切可能來幫助我。當時親戚們知道他要出家時,對父母親有所責難,讓他們承受了不少的壓力,但他們並沒有因為壓力或覺得丟臉而要求他改變決定。如果他有一點小小的成就值得大家稱許,首先要歸功於他父母親的恩惠、支持與教導。在他還是毛頭小子的十歲出頭,就興起了出家的念頭,國小畢業沒多久,就在父親的帶領下到尼泊爾剃度,再過一個月便到了印度達蘭沙拉的辯經學院就讀至今。

    當同齡的孩子正著迷於電動玩具、為日本偶像瘋狂時,他已經在印度開始小留學的生涯。印度是個衛生條件差、生活物資非常貧乏的地方;的確,這裡既沒有洗衣機,酷熱的漫長夏季也沒有冷氣可吹。二三十位、光著上身的小學男生,在印度河畔拿著木棒擣衣,而當個值日生,不是掃掃地、到垃圾而已,還要幫同學到茶、打飯、作豆漿、沿街叫賣豆腐,這是他的留學生活。在當地看到漢人走過,商家紛紛拉下鐵門表示唾棄,這是他的異域生活。在人生地不熟的環境中,卻碰到對他疼愛有佳的洛桑校長外,法王達賴喇嘛對他也非常關心,每個月都會收到法王辦公室送來的巧克力和蛋糕;在藏人的觀念中,法王送的禮物都是加持物,而且是最大的殊榮。

    到印度十多年,他過的很快樂,有人不相信他的話;這麼窮的地方、滿街的乞丐、衣服要手洗、沒車子、沒冷氣、夏天熱得要命、冬天冷得要死,這種地方會有人覺得快樂真是笑掉人的大牙。他為什麼會如此的自在?因為少欲知足就是他的快樂之道。

或許是宿緣吧!他的母親在一九九七年也到印度剃度出家。父親也在二OO一年的八月也剃度出家。一家人除了哥哥外,全都剃度出家。他的父母親這些轉變的真正心意,或許不是一些人能了解,但他的父母親並未因此灰心,反而更堅定在佛法道路上的決心。當他的母親看到他在印度求學的辯經制度,能犀利地參透佛理時,他的母親決定將這一套原屬於那蘭陀寺流傳下來的制度,移植到漢系佛法來,他的母親深信辯經制度對佛法的發展將有很深遠的影響,於是在埔里成立印度辯經學院的分院。

  如今,他是達賴喇嘛身旁最年輕的首席翻譯。他,就是蔣揚仁欽喇嘛;二十一歲就擁有佛學碩士學位,目前仍在印度的「辯經學院」修研博士班。

一九九六年的夏天,法王達賴喇嘛應邀前往美國南加州洛杉磯為當地華人講經說法;這是法王第一次為世界華人所舉辦的法會,也是蔣揚仁欽初次正式榮膺翻譯的重任。

  面對兩千七百多人,五千四百多隻眼睛殷殷切盼的眼眸,蔣揚仁欽以活潑生動的表情,深入淺出的語法道敘達賴喇嘛的精闢法語,更風靡了全場所有的信眾。

讀完這本書之後,除了對佛法有更深一層的認知外,對於作著在小小的年紀就立定自己的路,不怕吃苦,勇敢的向前走,真是佩服!尤其是這本書一再強調人生就是為了快樂,凡是會使你不快樂的事都不要去做,因此欲望不能多,因為欲望是無底洞,這是為什麼台灣滿街都是賓士朋馳進口轎車,到處給人奢侈浪費的感覺,但是很多人心中都很空虛,有錢出門怕遭小偷,鎮守家中又好像作「錢牢」,反而是蔣揚仁欽跟他同學在山澗裡洗衣服玩水,快活的不得了。「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覺得用在他身上,真是再恰當不過。尤其是在這本書的前幾頁,刊登了一些從小到長大出家的生活照片,他是個快樂的小喇嘛,有一種特別的神采,他的純淨、親和、熱誠,令人印象深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her 的頭像
    Aher

    tkled99@gmail.com的部落格

    A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